细谈紫砂茶壶的取舍标准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一头大象-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

细谈紫砂茶壶的取舍标准

已故紫砂泰斗顾景舟曾经这样说过:“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,可以总结为形、神、气、态四个要素。形,即形式的美,是指作品的外轮廓,也就是具象的辟面相;神,即神韵,一种能令人意远,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;气,即气质,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;态,即形态,作品的高低、肥瘦、刚柔、方圆的各种姿态。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,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。”这是一个高标准的审美要求。



 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,人们会越来越重视传统手工艺和人文精神的交汇,那么就应该把茶壶分成产品与作品两个大的概念来理解,来评定,否则这么大的一个产业群体所做成的茶壶就很难从范畴上加以说清。但其基本的要素,刚不外泥质、造型、功能、装饰、成型艺等几个方面。



  1、 泥质



  紫砂壶的泥质是入目的第一要素,也是能否在使用中增添美感的主要因素。紫砂泥是红泥(朱泥泥)、紫泥、本山绿泥(烧成后呈米黄色)的总称。这三种泥由于矿区、矿层的分布不同,烧成时温度稍有交错变化,其色泽就变化多端,有紫色、紫褐色、红色、米黄色等多种。现代代工业技术介人,在基泥里加配各种适量的化工色剂,其发色效果也各有不同,能生出诸多泥色来,如古铜色,墨绿色等。色泽外观是泥质的直观外观,完全听凭个人的喜好而定。

  当我们认定某种颜色的茶壶后,应再认真感觉一下泥质的高低。

  成品茶壶泥质的高低,一是本来的品质,二是烧炬的火候,三也包括制作者加工施技的作用。

  明清、民国时期限到新中国成立初期,原料矿区全在黄龙山黄石矿下(部分红泥原矿在赵庄),开采全部凭借人工,而非机械作业,产是虽低但往往选料精细,容易分清高、中、低泥质,即底槽青泥,紫泥和红棕泥。其加工也较繁复,陈腐时间长,泥色相对温润凝重,不作任何加工,入手便光润古雅。一些存世老壶泥色极其温润,除了养壶得当外,其本来的泥质就好,也是重要原因。“天青泥”便是其中的佼佼者,特别滋润,这种泥在出矿时,泥块的侧面现色如天青,故名天青泥。

  据说,北方京津之地的一些家民就地取材,用黄泥制壶,再加以涂抹染饰,冒充紫砂壶出售。这种假紫砂砂壶只要稍作留心,极易辨识。在陶都宜兴,也有以次充好或代用的现象,故紫砂壶的价格悬殊极大,一些路边店甚至有几元、十几元钱的茶壶,以及二三十元的“礼品套壶”,还配有茶洗、茶盘、毛巾等茶艺用具。这内中的因素很多,其中泥质的好坏是一个重要原因。宽泛地说,这些茶壶的用泥都属紫砂陶战士,但质量好坏却差另很大,有几毛钱一斤的,几元一斤的,还有几十元一斤的,在洑东,紫砂原矿泥几十元一吨,而黄龙山产的紫砂泥要四五百元一吨,“底槽青”则高达二三千元一吨。练泥作坊出售的熟泥一大块重40斤,如果用模档坯成型可做350毫升容量的茶壶四五十只,泥料成本不高,批量生产的话,总体成本也相对较低。价格便宜的茶壶、茶具,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,有些产品泥原料完全改变了紫砂泥的本性,属注浆产品,大批量生产,其外观效果与紫砂极相近,但烧成后,它的属性为炻器,断面有玻璃相,不透气,失去了紫砂壶储香透气的优良特点。

  历来还有一种调砂泥(包括粗砂、细砂)做的壶,表现粗犷风格的材质特点,手模上去有颗粒不平感,与光滑平整的细腻风格相左,给人以新颖的艺术感受。这种粗砂调配的泥质,决不是粗制滥造的结果,其泥质同样显示出纯净温润、凝重素朴的特点,但若见到的如皮肤上生了痱子样的,就不应嘉奖了。

  决定泥质好坏的另一个条件,就是火候,“过火则老,老不美观;欠火则稚,稚沙土气”。一旦火烧过了头,就会发泡,变形变色,窑中气氛特变时,泥坯甚至有如出笼发的黑馒头,全无壶形;而火侯不到往往出现“夹生”之色,无光无彩,泡茶也养不出效果。不到温度的壶现在常用再烧一次的方法来弥补,行内称“复火”,但容易“惊开”,出毛病,要有经验的师傅才能掌握。

  一般来说,所有的紫砂泥做成的茶壶都能泡茶,但便宜的茶壶因为所用的泥质相对较劣,不够纯净,成品的自然色泽也就不够理想,相对较暗、较闷、较死,有种僵化、板结的外相,因而在卖出时外表往往会作加工处理。

  紫砂壶使用的时间越久,被把玩摩挲的时间越长,它的光泽越发明亮。但有人耐心不够,或欣赏要求不同,希望茶壶一经购得便光可鉴目,卖家于是针对这种心理,使用了“擦蜡”工艺,大做表面文章。所谓擦蜡,就是指茶壶烧成后,先用铁砂布将壶面磨光,在棕帚上涂以石蜡擦在壶上,使之“光彩照人”。但这样的茶壶没有什么储蓄的艺术魅力,也破坏了壶面的物质结构。现今市面上许多光滑明亮的茶壶,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石蜡或鞋油擦亮伪饰的,极不可取,因为使用时碰到沸水它要溶化,极为不卫生,必须洗衣冲掉这些石蜡和鞋油后方能使用。凡进入壶圈的内行,绝不买外表设色的茶壶,茶壶爱好者应以为鉴。


  2:造型



  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,后人在总结、分析这些造型时,提出了花货、光货、筋囊货三种概念。这三种形态的壶,各有风姿仪态,都蕴蓄着紫砂壶艺独特的风格和内涵,是其外在美的体现。对于美,每个人根据自身的素养和审美情趣,有着各不相同的认同标准。有人偏好“好货”,有人喜爱“光货”,也有人对“筋囊”情有独钟。但更多的人则是:不论什么形态,只要“好”的,都喜爱。所谓“好”,就是从形态中外显出的感染力。有人喜欢“花货”,如以竹子、梅入壶的花货作品不少,但如果其竹其梅,制作得很“做作”,很“别扭”,既无神又无形,那就不会引人兴趣。爱好“光货”的,外轮廓线粗细不匀,过渡马虎,高低不平,也无法让人接受。因此,人们在选择壶型的时候,既要注意它的形式美,更要透过它的结构形式,体味它们的艺术精神,凭借自己的“意会”,去理解,去取舍。但有一点应该肯定,所有人对美丑会有基本的共识,壶也一样,把壶放在一起,不论谁,基本上都会分出好孬来;上假壶的当,最主要的还是真壶见得少的缘故。


  3:功能



  紫砂茶壶是可实用可陈设的工艺品,不能不考虑它的适用性。口盖严实与否是其功能表现之一。从壶盖上,常能端倪出做工的精湛与否。对于大多数的圆形壶盖来说,通转不滞,盖和口之间的间隙越小越好。有的壶盖密封性很好,用手摁住盖上气孔,倾壶时壶嘴里便流不出水来,这也是可以称道的一个方面。另外,紫砂壶盖的子口一般较高,这也是可以称道不易外翻跌落。

  壶嘴的出水流畅,也是功能标准中的一项。壶嘴流涎,即倒茶时,嘴口不畅余沥不尽,这实属一般壶的必然现象,毛病在于壶嘴中空与壶身通孔的合理关系难以人为解决。最好在茶壶中倾倒出来的茶水“圆柱”要光滑不散落,这种不散落的“圆柱”越长越好,俗话“七寸注水不泛花”,就是说提起茶壶七寸高,往容器里注水不会四油溅水珠,表明出水顺畅有力。反之,壶嘴茶水倾出时,即散落迸溅,则不可取。当然直嘴、短嘴容易达到这样的效果,造型复杂的难度就大一些。另外,倒茶一收嘴口就断流,这也是泡茶用壶特别讲究的。顺便说一下,现今有很多泡茶方法,在茶壶倒水时会先倒入接茗公道杯,并不在乎涎不涎水,当然出水流畅的话会更显舒畅。应该提醒在对历史名作艺术品的衡量标准上不能完全正以此为准。

  壶把的端拿省力、舒适与否也是应该考虑的内容。壶把和壶嘴,对全壶的均衡起着很大的调节影响,若壶身、壶嘴、壶把三者之间失去均衡,整个造型就会显得不舒服,视觉上也不美观。以往紫砂壶比较讲究“三平”的造型标准,即壶口与壶嘴的至高点,在一个水平上。细作探究,这主要是出于倒过来放在转盘平面上制作比较方便的缘故。壶嘴与口平有一定的必要性,否则嘴低于壶口,往壶里倒水时,壶水示满嘴就先流水;反之,倒茶水时,嘴示出水口先出水。至于把手的高低则无必要强求一致,只要构图均衡饱满即可,对制作者来说,这样也可以大大拓宽造型思路。



  4:装饰



  一件好的紫砂壶,除了形态、功用外,还必须讲求形神兼备。也就是说,要考其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和谐,在拥有实体的形态美的同时,能否拥有相适应的装饰内容。装饰内容主要体现出紫砂作品的艺术气质,能使人对器物更添玩味。这些装饰内容,包括花货类的浮雕、贴雕,光货类的线条,筋囊类的纹样,镶嵌作品的材质、图案、位置;如果是陶刻装饰,就要看其铭文内容,文学内涵,书法、金石、绘画艺术功力及谋篇布局和镌刻用刀的精到等等。


  5:成型方法


  选购茶壶要认真辨别是用何种方法成型的。

  现有茶壶,有五种方法成型,即:全手工成型,手工与部分模具(包括注浆、挡坯、印坯)相结合成型,全部石膏模成型,注浆成型,辘轳车拉坏、车刀车坯成型。

  就这五种成型方法而言,虽不能完全以全手工与否来断定茶壶水平的高低,但用全手工技艺制作茶壶的人越来越少,所以全手工壶属高档作品;现时特高档作品,在制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创作意图,在某些环节采用某种特定模具,应属正当的手工方法,不应受到非议。中档产品借助石膏模成型较普遍;用辘轳车拉坯、车刀车坯成型法产的茶壶,属批量产品;而用注浆方法大批量生产的茶壶则不可取。

  紫砂壶不管是大路货、细货还是特艺品,在1958年以前,除壶嘴、壶把、壶的有时用陶模制成外,基本系纯手工制作。1958年后,引进石膏模工艺,应用于复杂、异形和具有一定产销量的中低档茶壶、雕塑的生产制作。它是一种整形的辅助工具,用拍打好的泥片身筒放入模型内整形成型,然后取出再作加工,有助于产品的形制规范。

  注浆成型的茶壶,是用专门配方拼制的泥浆灌注于石膏模中成型,产品质量较轻,表面有一层浮浆,颜色发暗,声音发尖,理属炻器而非砂器,其材质已不属紫砂泥。

  现在宜兴也有以辘轳拉坏方法生产的茶壶,它的泥料是经过多次试验而加配的特殊泥料。因紫砂泥不适于拉坏成型,这种特殊泥料的材质性能是否宜茶,还要作进一步的物理分析。但应该承认其手拉坏的手工性,壶体之外的附件如嘴、盖、把手等,沿用了紫砂原有的成型方法。因此,虽有造型与制作工艺的高下之分,但也要承认这种在紫砂陶边缘开发的努力。

  辘轳车车刀生产的方法是1958年大跃进时的革新试验,就紫砂泥原料而言是失败的,现时此法只能用在较简单的造型上,如茶杯等敞口造型。

Baidu
map